還沒接觸冰與火之歌以前,就已經看了很多篇關於關於此書的讀後感。本來我並不打算閱讀的,後來書荒到一種程度,還是決定把冰與火之歌列入品讀的架上。
她是一部多重視角、人與人之間關係複雜,而且挺逼近速食文化和現實描繪的小說。
作者喬治馬汀曾在好萊屋待過很長一段時間,深知各種該有的商業化劇情:譬如人性、偷情、藉口、狡詐智慧、複雜度,然後,在角色該死的時候,就讓其死去,英雄化的情況很低。喜歡錯綜複雜和討厭單一英雄主角的人一定會愛上這部小說。
每一個選擇,都有理所當然的理由。
這部小說還有一種趣味,就是當我假設身如其境時,會和喬治馬汀筆下的角色做的一樣嗎?是性格決定所選,還是環境佔最大因素?
我覺得,這本書不適合懷有淳真夢幻理想的熱血人閱讀。也不適合人生立場搖擺不定,易受他人影響的人。不曉得HBO影集給她定位什麼級別,但是書應該定位在輔導級以上。
思考:
關於多重視角,其實在很多以第三人稱的小說都有這種現象,只不過是不連貫、短暫的或者僅點到為止。這類的作者會在某些場合,或者在每一段對話後方,加上 一些發話者的心理感覺的描述或者思考過程等等。但是,以篇章名直接帶出本章即以某某某的行為為主,倒是喬治馬汀的特別寫作手法,簡單而明瞭。(當中依然是以第三人稱寫法,未嘗是一種避免全知觀點的第三人稱表現法。這和劇本有很大的相似處。)
其實,在看冰與火之歌的過程,反倒讓我想起以前閱讀三國誌、三國演義等時候的情景。相比之下,三國演義的英雄情節真的很重。
這是很硬的史詩巨作嗎嗎?我覺得冰與火之歌一點都不硬,相比之下魔戒才真的很硬。也不用被史詩給嚇到,其實中國很多歷史故事更是錯綜複雜的可以。冰與火之歌裡頭的人名,我在第一次閱讀的時候經常往前翻人物簡介,看多了自然就記的起來。
要寫出類似這樣的小說,不容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